稻田小龍蝦養殖技術有哪些視頻講解!
來源:本站整理 發布于 2022-04-04 21:28:21 作者:longxia 閱讀()
顛覆傳統的小龍蝦養殖技術,一邊種稻谷一邊養小龍蝦,不知不覺產量提高20%!
本視頻講述:小龍蝦的歷史由來日本引進我們國家,小龍蝦是一個外來物種,前幾年外面小溝池塘、小水溝都是小龍蝦,現在野生基本上沒有了,都的都到肚子去了,F在是幾十塊錢一斤!
稻田養殖小龍蝦的優勢有哪些?
1、稻田和小龍蝦曾產曾收;增加稻谷的產量、增加小龍蝦的產量!
2、稻田養殖小龍蝦可以起到:除草、除害蟲的好處!同時加快小龍蝦生長!
3、稻田養殖小龍蝦可以對稻田松土、透氣、活水、曾肥!這樣小龍蝦可以提前上市!
飼養稻田龍蝦的技術要點有哪些?
稻田養蝦是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以廢補缺,互利助生,化害為利。稻田是一個人為控制的生態系統,龍蝦這種雜食性蝦類放進稻田不僅可以以稻田中的雜草、蟲子、稻腳葉、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為餌料,促進蝦的生長,消除爭肥對象,并且蝦的糞便還為水稻提供了優質的肥料,大大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龍蝦在田間棲息,游動覓食,疏松了土壤,破碎了土表“著生藻類”和氮化層的封固,有效改善了土壤通氣條件,又加速了肥料的分解,促進稻谷生長,從而達到蝦稻雙豐收的目的。
具體方法
在稻田靠近水源的一側開挖水溝,溝寬2-8米,深0.8-1米,坡比1.5:1-2:1,溝的四周構筑高20-30厘米的小土壩,四周設立圍欄,使水溝成為暫養區。在水稻種植期間可用于暫養親蝦或者蝦苗,可用聚乙烯網片或塑料薄膜加竹樁固定防止蝦苗逃跑。在田間溝里栽上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水草,3-5株為一簇,每簇水草間距1-2米,水草栽下后若水溫達20℃以上時,每畝可潑灑生物有機肥100千克,以促進水草生長
稻田屬于淺水環境,淺水期僅7厘米,深水時也不過20厘米左右,因而水溫變化較大。為了保持水溫的相對穩定,蝦溝蝦溜等田間設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涵,大大增加了稻田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另一個特點就是水中溶解氧充足,且水經常流動交換,放養密度又低,所以蝦病較少。此外,龍蝦喜歡在淺水處覓食,而稻田的水位較淺,底質肥沃,正好滿足了它們的這個要求。
飼料與投喂
龍蝦為雜食性動物,但偏愛動物性餌料,如小魚,小蝦,螺蜆類,蚌,蚯蚓,蠕蟲和水昆蟲等。植物性食物有浮萍,絲狀藻類,苦草,金魚藻,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水葫蘆,水花生,南瓜等。精飼料有豆餅,菜餅,小麥,稻谷,玉米等。
養殖龍蝦投喂餌料時,既要滿足龍蝦營養需求,又要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種渠道落實餌料來源。
1.積極尋找現成餌料
充分利用屠宰下腳料,利用肉類加工廠的動物內臟以及罐頭下腳料作為飼料。捕撈野生魚蝦,這類飼料來源廣泛飼喂效果好。利用黑光燈誘蟲。
2. 收購野雜魚蝦蚌等
投喂前注意清洗消毒,可用3-5%的食鹽水清洗10-15分鐘
3. 人工培育活餌料
利用人工手段養殖螺螄,河蚌,福壽螺,河蜆,蚯蚓,蠅蛆,水蚯蚓,黃粉蟲,豐年蟲等優質鮮活飼料
4. 種植瓜菜
5. 投螺養草
6. 科學投喂配合飼料
度夏與越冬
龍蝦的攝食強度和水溫有很大的關系,水溫高于10℃時攝食旺盛,低于10℃攝食能力明顯下降,水溫下降到3℃時,龍蝦的新陳代謝水平較低,幾乎不攝食,一般會潛入洞穴或鉆進水草叢中冬眠。
龍蝦為變溫水生動物,溫度升高,窒息點增大,代謝強度增加,代謝率增大,體能消耗增大,為維持龍蝦正常代謝水平保持適宜生長的溫度在25-30℃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最適合龍蝦生長的水溫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龍蝦攝食量也逐漸增大,生長速度也逐漸加快,如果這個范圍的水溫維持時間越長,龍蝦的個體增長越快。但是水溫超過35℃時龍蝦活動量和攝食量明顯減少,多數蝦會進入洞穴度夏。這個時候就得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確保龍蝦度過40℃以上的高溫,這里分享幾個小技巧:一是在秧苗栽插前盡可能地捕撈完稻田里的龍蝦,降低田間溝開的龍蝦密度。二是保持田面25厘米左右的水深,適當提高田間溝里水體的容積。三是做好水體溶氧供應工作,建議采用推水設備,保證田間溝里的水呈流動狀態。四是確保田間溝里的水草覆蓋率和成活率。
處于水循環狀態的稻田里,水溫低,溶氧足,這樣龍蝦才不會出現上岸上草頭的現象,在流水的作用下水草基本上也不會死亡,這樣就能確保龍蝦度過40℃以上的高溫。
在遇到低溫極端天氣時,只需要保證正常的越冬水位,隔幾天在田間溝上破冰,增加水體里的溶解氧就可以了。千萬不能人為的認為冬天來了,過度的加高稻田的水位,因為越冬后的龍蝦大部分是抱卵龍蝦,平時已經適應了洞穴和恒定的水位,該條件下的龍蝦存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遇到極端天氣也不會被凍死,相反,如果在極寒天氣加深水位,洞穴內的龍蝦回因為不應而在天氣溫暖時爬出洞穴,等到氣溫再忽然驟降,就極有可能會被凍死。另外,在加深水位后,抱卵親蝦腹部上的幼蝦或即將孵化的受精卵會因為水深壓力過大二大批死亡,從而導致開年沒有苗種供應的現象。
日常管理
1.調節水質
水是龍蝦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疾病發生和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稻田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龍蝦的生長、疾病的發生和蔓延。整個養殖過程中,水質調節非常重要,一是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的酸堿度,增加水體鈣離子濃度,供給龍蝦吸收。龍蝦喜棲居在微堿性水體中,為了保持蝦田溶氧量在5克/升以上,ph值在7.5~8.5之間,每10天向田間溝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田潑灑。二是適時加水、換水,從蝦種放養時0.5~0.6米開始,隨著水溫升高,視水草長勢每10~15天加注新水10~15厘米,早期切忌一次加水過多。5月上旬保持水位0.7米7月上旬保持水位1.2米左右。在高溫季節每天加水,換水一次,形成微水流,促進龍蝦脫殼和生長,先排后灌,換水時換水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對龍蝦造成強刺激。進水時用60目雙層網過濾。三是做好底質調控工作,日常管理中做到適量投餌,減少剩余殘餌沉底,定期使用底質改良劑。四是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養殖期的水質以油綠色為好,養殖水體保持適量浮游植物,對水體中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起到凈化作用,同時也可作為幼蝦餌料。常用的有益微生物有芽孢桿菌,枯草孢桿菌,硝化與反硝化細菌,酵母菌,放線菌,em,光合細菌,蛭弧菌等。用10ml/m³的生物制劑連續全池潑灑,10~20天為一療程,并用5%劑量的生物制劑拌餌投喂進行預防。生物制劑在使用之前先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水質,殺滅有害細菌2~3天后再用生物制劑改良,生物制劑使用過后不久盡量不要潑灑消毒劑,會造成制劑失效。
2.病害防治
龍蝦生病在早期是難以發現的,因此診斷和治療都比較麻煩。大多數龍蝦生病后基本不攝食,又無法強迫它們攝食和服藥,因此患病后的龍蝦不能得到應有的營養和藥物治療。對龍蝦疾病使用口服法治療只限于尚在攝食的病蝦。
蝦病蔓延迅速,一旦有幾尾蝦生病,往往會給全池帶來滅頂之災,由于這些原因,在治療蝦病時很難做到藥到病除,實踐證明在養蝦管理中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相應工作,可以有效的預防蝦病的發生。
①.加強養蝦管理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水質環境,做好“四定”的投餌技術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質,飼料新鮮清潔,不喂變質腐爛的飼料。
定量,根據季節,天氣,龍蝦的食欲反應和水質情況適量投餌。
定時,投餌固定時間
定點,設固定飼料臺,可以觀察龍蝦進食情況,同時也方便對食場進行定期消毒。
②.控制水質
保持水質清潔,杜絕和防止引用工廠污水,定期換沖水,保持田水酸堿度平衡和溶氧水平。
③.改良生態環境
提供龍蝦所需要的水草或洞穴,人工栽草,利用自然水草或者水稻秸稈都是不錯的方法。
④.培養和放養健壯苗
放養健壯的苗種是養殖成功的基礎,培育的技巧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親本無毒,二是親本在進入產卵池前進行嚴格的消毒,以殺滅可能攜帶的病原,三是孵化工具消毒,四是待孵化的蝦卵消毒,五是育苗用水要潔凈,六是盡可能不用或少用抗生素,七是培育期間餌料要好,不能投喂變質腐敗的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