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如何讓小龍蝦高產訣竅視頻【新手不得不看】
來源:本站整理 發布于 2020-06-29 18:51:55 作者:longxia 閱讀()
每個養殖小龍蝦的朋友都是希望在這之中賺到錢,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那么小龍蝦要怎么養才能賺錢呢?
本視頻就會全面解決的你的問題:養殖小龍蝦要學掙錢,只有降低成本或是提高產量!該視頻就是解決小龍蝦產量的問題!一公二母搭配,提高產量20%!
如何提高小龍蝦畝產值?
小龍蝦迅速成長的適合水溫為22-32℃。從6到10月小龍蝦攝食量逐步增大,日投喂量可根據實踐已捕捉情況恰當調整,一起根據氣候、水質情況以及蝦活動尋食情況恰當增減,農諺:青衣蛻裝穿紅襖,飼料種類多樣好。陰雨水濃要少投,晴天蝦歡皆喂飽。內容提要:小龍蝦高產養殖技能。水源請求水質新鮮,溶氧足夠,無污染。以壤粘土為好,池埂寬3米以上,斜度1∶2 5-3米,水深0 8~1 5米,PH值為7 5~8 5,池塘面積不宜過大,通常3~8畝為宜,長方形,東西向。向池中寫入新水時,要用20-40目紗布過濾,避免野雜魚及魚卵隨水流進入池中。
挑選池塘
水源請求水質新鮮,溶氧足夠,無污染。以壤粘土為好,池埂寬3米以上,斜度1∶2.5-3米,水深0.8~1.5米,PH值為7.5~8.5,池塘面積不宜過大,通常3~8畝為宜,長方形,東西向。向池中寫入新水時,要用20-40目紗布過濾,避免野雜魚及魚卵隨水流進入池中。依照高灌低排的格式,建好進排水渠,做到灌得進,排得出。小龍蝦逃逸才能較強,必須搞好防逃設備建造。通常用塑料薄膜、網片、鈣塑板或水泥板沿池埂附近架設防逃設備,避免敵害生物進入和小龍蝦逃逸。
清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可有用殺滅池中的敵害生物(鯰魚、泥鰍、烏鱧、蛇、鼠等)、與之爭食的野雜魚類(鯉、鯽魚等)、以及病原體。能夠運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經濟、實惠、安全。具體的操作方法是:
1、生石灰消毒。干法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池傾瀉,有條件的再用釘耙摟一摟,通過一星期曬塘后,寫入新水;帶水消毒:每畝水面按水深1米核算,用生石灰130公斤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勻傾瀉。
2、漂白粉消毒。將含有用氯30%漂白粉徹底溶化后,全池均勻傾瀉,用量為每畝25公斤。
栽種水草
“龍蝦好不好,池里有無草。龍蝦大不大,塘中草當家。”水草,在龍蝦養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榜首水草可添補龍蝦餌料攝食缺乏,彌補很多維生素;第二能夠防風波,,吸收水體中有些有害物,凈化水質,平衡水體環境;第三能為幼蝦、脫殼蝦供給蔭蔽、休息場合,削減以強欺弱。通常水草栽培面積占池塘總面積的一半為宜。種類可選:低桿蘆葦、菹草、苦草、金魚藻、野鋒芒、茭白、黃草、馬來眼子菜、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有條件的還能夠在水體底部放一些空易拉罐、竹筒、樹根等廢棄物,這些都是小龍蝦最喜愛的休息場合。
蝦池上肥
有人以為養殖龍蝦的池塘上肥與否無所謂,事實上,在龍蝦放養前往蝦池中施適當有機肥,培養餌料生物,能為蝦入池后直接供給天然餌料。選用發酵過的有機肥料400公斤/畝,保持池水相應的肥度。在養殖的過程中,跟著水位逐步加深,要追施腐熟有機肥,量和時刻的挑選要視水的肥瘦而定,通常每次以不超越80公斤為宜。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龍蝦放養
龍蝦苗種投進分為春季投進和秋季投進。請求標準規整、附肢完全、無病無傷、一次放足。放養前用5%食鹽水浴洗5-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外購的蝦種,因離水長途運輸,入塘前應將苗種在池水內浸泡1分鐘,提起放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復2-3次,讓苗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后再放養,能夠進步成活率。從養殖戶多年經歷來看,外運蝦苗經長途運輸后成活率很低。池內恰當混養一些鰱、鳙魚,能夠改進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本。
1、春季投進養成蝦:3月中旬投進體長3~5厘米的幼蝦5000-6000尾。
2、秋季投進育親蝦:9月前后每畝投進500只經人工挑選的龍蝦親蝦,男女份額2∶1。
飼料挑選
龍蝦為雜食性,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及各種人工飼料在不一樣期間應合作運用。動物性飼料主要有小魚碎塊、干魚粉、螺蚌肉及各種動物內臟下腳料等;植物性飼料主要有菜籽餅、豆粕、麩皮、小麥、玉米、南瓜及各種蔬菜和水旱草等。
養殖管理
小龍蝦多晝伏夜出,在夜里活動尋食是它們的習性。投喂飼料要堅持天天上午十點、下午四點各投喂一次,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70%左右。
小龍蝦又名克氏原螯蝦,是淡水經濟蝦類的一種,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湖北省洪湖境內河渠縱橫、湖泊眾多,水產資源豐富,近年來,在洪湖市繼續發展大宗淡水魚產業的同時,也在下大力打造小龍蝦、河蟹兩大支柱產業,有效地促進了洪湖地區小龍蝦產業的快速發展。
小龍蝦高效高產養殖模式分析
洪湖地區發展小龍蝦優勢明顯,一是該產業的基礎好,該市現有可養水面116.6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2.2%,稻田面積90萬畝;境內洪湖大湖面積53萬畝,其境內公共水域繁育了多達472種水生動植物,不僅凈化了水質,還為小龍蝦提供了大量優質天然餌料,也是小龍蝦棲息、蛻殼、生長的良好場所;二是近年來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在發展小龍蝦養殖大規;M程中,相關的保障措施也越來越強,F目前洪湖地區小龍蝦養殖模式主要是以精養、蝦蟹混養、稻田養蝦較為普遍,而部分區域有少量的蝦藕混作養殖模式。據市場調查不完全統計,洪湖地區小龍蝦養殖主要分布情況。
二、洪湖地區小龍蝦養殖模式及其分析
近年來,隨著小龍蝦在全國養殖和消費的大環境背景影響下,洪湖地區小龍蝦養殖面積逐年增多,而該地區的小龍蝦養殖模式也區域多樣化。據市場調查不完全統計,洪湖地區小龍蝦養殖模式有稻田(帶埂、不帶。B蝦、精養、蝦蟹混養(伊樂藻、輪葉黑藻)、蝦藕混作這幾種模式(見表2-6)。
稻田養蝦模式中,稻田有無田埂在整個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有一定差異性,有田埂的稻蝦養殖在后期進入水稻栽種期,便于稻田內外水位的調控、水稻生長,但全年養殖下來對小龍蝦養殖效益影響不大。
精養模式和蝦蟹混養模式下,小龍蝦發病較嚴重,疾病暴發在養殖中期,主要受水質環境影響、細菌感染、弧菌病、缺氧、脫殼未遂、纖毛蟲寄生等這幾類疾病危害。同時,通過養殖模式對比可知,洪湖地區的小龍蝦精養和蝦蟹混養模式效益還是可觀的,其中輪葉黑藻為主的蝦蟹混養模式的效益最為理想。
蝦藕混作養殖小龍蝦,在洪湖地區有一定的發展空間,蓮藕區域較為廣泛,但從該模式的顯示,由于投放密度較稀,全年養殖和管理成本較低,相對其他養殖模式而言,效益上有一定差距,但其發病率比較低。
稻田養蝦模式及管理要點
水草管理
1、環溝寬度5-8m(環溝占稻田比例5%-10%),環溝深度1.3-1.5m,田埂坡比1.0:2.5(田埂高度與坡水平寬度的比值),田埂高度以能保持臺田水位60-80cm為宜(池塘四周挖的溝叫環溝,中間沒挖溝的地方叫臺田)
2、10月中旬左右,在環溝和臺田上種植伊樂藻,每5株為一簇,每株間距1m左右,每簇間距為4m;種植時臺田水位在10cm左右,有條件的搭配種植黃絲草
水質管理
1、進水時,需要網袋過濾以防野雜魚進去塘口
2、水稻被收割后,該區域的水位應當提高,以減少養殖期間蝦苗被飛鳥殘食,注入新水一段時間后(泡塘),需要重新換水再進行養殖
3、谷梗及稻樁腐爛造成水體發黑。移除或旋耕,發黑后及時換水、調水
4、定期做好肥水工作,防止青苔滋生;同時做好調水解毒工作
飼養管理
小龍蝦有打洞過冬的習性,溫度過低時停止攝食。在開春以后3月開始,小龍蝦逐漸恢復攝食,開始投喂適宜餌料(飼料、玉米、小麥等粗糧),根據吃食情況逐漸增加投喂量;每天下午投喂一餐
疾病情況
該模式下,疾病主要是弧菌感染、纖毛蟲寄生、黑鰓較為常見
捕撈出售
1、早期根據池塘蝦苗密度情況捕撈出售,同時種蝦恢復攝食以后,從4月開始就可以逐漸起捕賣商品蝦,到5月底、6月初,所有小龍蝦要全部完成起捕,然后準備種植水稻。
2、稻田養蝦平均畝產在200斤左右,規格不等,以4、5、6、7錢的居多,每畝成本1000-2000元,平均畝效益在2000元左右
小龍蝦精養模式及管理要點
水草管理
1、該池塘選擇南北走向,池塘底部灘面平整,坡比1∶1.5-2.0,池塘主要種植伊樂藻(吃不。
2、該模式下水草長勢較快,一定要定期做好修剪和修護水草工作
3、該模式下水草種植較早,由于早期水溫低,多數池塘不注重肥水工作,容易滋生青苔,影響水草生長,應做好青苔提早預防
水質管理
1、在進水種草后,做好清除野雜魚工作;同時在來年開春,進水時做好用網袋過濾,防止早起外源水雜魚和魚卵進入
2、進入養殖中期,注意合理控制水位在1.2-1.5m,以防水草過早漂浮
3、養殖中后期培菌調水較多,一是可以控制水草腐爛對養殖水體和小龍蝦的危害,二是可以穩定養殖水體的藻類穩定
飼養管理
1、入秋后,小龍蝦有部分開始打洞,入冬后,降低水位開始種植水草后;觀察小龍蝦出洞情況做好早投喂工作
3、為滿足小龍蝦每次快速脫殼后體質健康,適宜定期內服工作是必然的
疾病情況
1、發病主要集中在每年5、6、7月,一旦發病治愈率較低,死亡量大
2、細菌、弧菌感染引起較多,應做好提起防控
3、脫殼未遂現象也是小龍蝦精養過程中一大重要制約因素,所以在精養池塘定期做好補鈣和抗應激處理可以幫助小龍蝦順利脫殼
4、缺氧是多數蝦塘較為常見的現象,高頻率缺氧容易導致小龍蝦生長受限,嚴重甚至出現死亡
捕撈出售
該模式下可在7月中旬后開始捕獲小龍蝦出售,一直捕獲銷售可以至9月中旬,每畝年可在250-300斤/畝,收入在每畝3000元左右
伊樂藻為主的蝦蟹混養模式及管理要點
水草:11月-次年1月移植伊樂藻
放苗:12月后進蟹苗15-20kg/畝,蟹,蟹苗規格在100只/斤。絕大部分無需轉苗;開春投放花白鰱魚苗,各5-10尾/畝。小龍蝦自繁自育能力強,大部分池子無需放苗,池子存在原生蝦子;5月放入鱖魚苗30-40尾/畝;放鱖魚苗前3-7天投放餌料魚,白鰱水花1.5萬尾/畝,花鰱水花0.5萬尾/畝
投喂:以飼料和小麥為主,飼料占比60%左右,少量冰魚。以飼料計算,隨溫度提升,投餌率在0.5%-5%
起捕:從4月開始陸續起捕蝦子,捕大留小
輪葉黑藻為主的蝦蟹混養模式及管理要點
暫養池
12月-次年5月
暫養池約為大池1/4面積,11月開始種植伊樂藻;12月前后進苗,扣蟹規格90-120只/斤;按總池子面積,進苗15-20kg/畝;3月,水溫10℃以上開始每天投飼料;開春放入花白鰱魚苗約10尾/畝;5月河蟹脫完2殼后轉入主養池
主養池
5-10月
2月底種植輪葉黑藻;5月放入鱖魚苗 30-49尾/畝及餌料魚;5月轉入蟹600-1000只/畝;從2-5月開始,尤其雨水之后,會有大量的原生蝦子出洞。這段時間需投藥品將小龍蝦殺滅,避免小龍蝦破壞水草;或插圍網將池子中間輪葉黑藻保護起來;從7月下旬開始起捕蝦子,由于密度較小,此時產出的大部分是7錢/頭以上的大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