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飼養技巧包括:羊圈建設、養殖管理、食物喂養、注意事項等。
1、羊圈建設
羊圈是波爾山羊養殖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優質的羊圈可以有效的提高波爾山羊的經濟價值。羊圈要選擇相對干燥的地方建設,如果是比較潮濕的,則底部要預留一定的高度方面其排泄,達到排泄物與休息區分離的效果。為了避免相鄰的兩個養殖區的羊互相爭斗,中間要用實體墻隔開。料槽要大一點,避免喂食的時候大量灑出,水槽至于料槽的斜上方,但是不豎直方向不能和料槽重合,避免水分進入料槽。
2、養殖管理
養殖初期母羊和公羊分開管理,公羊具有一定的脾氣暴躁性,容易傷害到小羊。每次將羊群放養出去時也要注意分開進行,公羊每次數量不宜太多,不然容易引起斗毆。日常打掃衛生時母羊養殖區需要每天打掃,以免造成幼羊感染一些病害。公羊方面可以適當的久一點,2-3天一次即可。下方的糞便要包拯5-7天清理一次,清理后還需要用水沖洗。
3、食物喂養
喂養是波爾山羊育肥的重要手段,夏季少量多餐,每日3次左右,冬季的話2次左右即可,投食量要多一些。初期的喂養飼料的要水分多一點,而后期的喂養時要多增加一些高蛋白的物品,如在飼料內投放一些大豆之類的混合。夏季可以在水里增加一點微量鹽,供波爾山羊進食的時候飲水。每詞喂養后需要在羊圈放置一些草類物品,以起到一定量的補飼料后果。
4、注意事項
喂養的時間要固定,這樣能有效的使其加快消化。其次喂養的飼料之類的一定要注意食品的質量,很多波爾山羊的病都是由于喂養了霉變的食物導致的。一些疫苗的接種要及早進行,減少波爾山羊的危險日期。一些來歷不明的牲畜物品盡量不要帶進羊圈,減少外來的病原體。波爾山羊的運動一定要重視,雖然它的廋肉產量極高,但是長期的封閉飼養,其廋肉也無法很好的生長。
什么是波爾山羊的雜交代次?
波爾羊公羊與本地山羊的母羊進行交配,所生下來的后代稱雜交一代。雜交一代中的公羔肥育后上市,母羔經選擇后留種,再與波爾羊公羊進行交配,這就是級進雜交。通過級進雜交,使得后代中波爾羊的血緣成分越來越多,生產性能也越來越接近于波爾羊,這是提高本地羊生產性能的一種有效的方法,特別在農村,這更是一種改良本地山羊的有效方法。級進雜交另一個好處是,這樣培育出來的羊更能適應我們本地的條件。
本地山羊用波爾羊連續雜交后的二代、三代,在外形、毛色等方面,已基本接近于波爾山羊。
也就是說波爾山羊雜交羊的代次越高就越接近波爾山羊,當然這個也不是無限高,過高,本地山羊的適應性等基因就會被削弱,影響波爾山羊雜交品種在本地的生長,太低波爾山羊的特性又無法合適的凸顯。
波爾山羊的生長性能和品質有哪些?
成年波爾山羊公羊、母羊的體高分別達75~90 cm和65~75 cm,體重分別為95~120 kg和65~95 kg。屠宰率較高,平均為48.3%。波爾山羊可維持生產價值至10歲,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此外,波爾山羊的板皮品質極佳,屬上乘皮革原料。
1、繁殖力與產羔率:波爾山羊屬非季節性繁殖家畜,一年四季都能發情配種產羔。母羊6月齡成熟,由于在秋季性激素水平較高,故秋季為性活動高峰期,而春夏季性活動較少。據100頭母羊的產羔結果,產單羔者24頭,雙羔者58頭,三羔者15頭,四羔者1頭,平均窩產羔數為1.93頭。公羊6月齡成熟,在放牧的情況下平均配種15頭母羊,9月齡以上可平均配種30頭母羊。高產羔率意味著提高了每頭母羊和單位面積肉產量。
2、抗病性:波爾山羊有罕見的抗病能力,如抗藍舌博氫氰酸中毒癥和腸毒素血癥等。
3、耐粗性和適應性:波爾山羊在干旱情況下,不供水和飼料,與其他動物相比存活時間較長。有放牧習性,可采食小樹和灌木以及其他動物不吃的植物。采食范圍大,高至160 cm的樹葉和樹皮,低至10 cm的牧草。因而適于與;炷,以提高單位面積牧地的產肉量。此外,由于波爾山羊有采食灌木的習慣,可用于控制灌木的叢生和蔓延。波爾山羊具有上述的耐粗性和適應性,不僅適于在南非飼養,同樣適于在其他國家發展。在我國,除有豐富牧草的地區可發展波爾山羊外,許多雜草、農作物秸稈都能作為波爾山羊的粗飼料,發展地域范圍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