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又叫瘤頭鴨、洋鴨、麝鴨、騰鴨、鴛鴦鴨,學名番鴨(7張)名Cairina moschata,與一般家鴨同種不同屬。
番鴨主產于湖北陽新縣,福州市郊和龍海等地,分布于福清、莆田、晉江、長泰、龍巖、大田、浦城等市縣。閩北主產區在古田縣一帶,飼養黑色番鴨,公鴨運銷本省閩東、閩北各地,作生產“半番”之用。它的配種能力強,受精率高,所產“半番”體型大,長膘快。每逢新春繁殖季節,各地皆到古田選購公番鴨。古田縣湖濱、大橋、鶴塘、杉洋等公社飼養量較大。在大橋公社調查122戶,共養626只,每戶平均飼養5.2只。閩南主產區在福州以南沿海的莆田、晉江、龍溪等三個地區十余個市、縣,以及福州地區。龍溪地區和廈門市郊的番鴨為黑白雜花,其余地方皆為白色多惠安、泉州、南安的番鴨頂部有一撮黑毛,全身為白色。福州市郊的白番體型較大。
番鴨是旱鴨嗎?
旱鴨這個詞有幾種意思,第一種就是指很少下水的鴨子,這無關乎鴨子的種類,只是因為人工飼養的環境不同,而產生的習性,畢竟你把鴨子圈在家里,不放出去,它怎么游泳呢?所以,這是旱鴨的一個解釋。
另一個關于旱鴨的解釋就是麝香鴨也就是疣鼻棲鴨的俗稱,這是因為疣鼻棲鴨的馴化時間較短,在人工飼養下,如果是散養的,很難控制住它們,而一旦飛走,就會損失幾百元,畢竟在人工飼養下,疣鼻棲鴨可以終年繁殖,鴨蛋是一部分收入,再加上一部分孵化的再長大,所以,飛走一只損失很大,故人工養殖下的疣鼻棲鴨大都是旱養,所以就有了旱鴨這個名字。
但是,真正的疣鼻棲鴨是一種生活在有溪水的樹林中的鴨子,它們最喜歡的就是在水中嬉戲,而且在疣鼻棲鴨是一種雜食性鳥類,它的素食(植物)以及肉食(昆蟲,魚蝦)大都來自于水中。
因此,如果說第一種“旱鴨”的解釋的話,番鴨(疣鼻棲鴨)并不是旱鴨,但是如果是第二種解釋的話,番鴨就是旱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番鴨與家鴨是同科不同屬的鳥類,所以二者雖然可以雜交,但是它們的后代會像獅虎獸一樣不具備繁殖能力。因此,雜交育種這個方向顯然是行不通的。
番鴨的種類有哪些?
白番鴨的羽毛為白色,嘴甲粉紅色,頭部肉瘤鮮紅肥厚,呈鏈狀排列,虹彩淺灰色,腳橙黃。若頭頂有一攝黑毛的,嘴甲、腳則帶有黑點。
黑番鴨的羽毛為黑色,帶有墨綠色光澤;僅主翼羽或復翼羽中,常有少數的白羽;肉瘤顏色黑里透紅,且較單;嘴角色紅,有黑斑;虹彩淺黃色,腳多黑色。
黑白花番鴨的羽毛黑白不等。常見的有背羽毛為黑色,頸下、翅羽和腹部帶有數量不一的白色羽毛;還有全身黑色,間有白羽。嘴甲多為紅色帶有黑斑點,腳呈暗黃色。
番鴨與家鴨有什么不同?
番鴨是一種似鵝非鵝,似鴨非鴨的鴨科家禽,體重比鴨大比鵝小。體型與家鴨不同,體型前尖后窄,呈長橢圓形,頭大,頸短,嘴甲短而狹,嘴、爪發達;胸部寬闊豐滿,尾部瘦長,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嘴的基部和眼圈周圍有紅色或黑色的肉瘤,雄者展延較寬。翼羽矯健,長及尾部,尾羽長,向上微微翹起。番鴨羽毛顏色為白色、黑色和黑白花色三種,少數呈銀灰色。羽色不同,體形外貌亦有一些差別。
番鴨產自哪兒?
番鴨主產于湖北陽新縣,福州市郊和龍海等地,分布于福清、莆田、晉江、長泰、龍巖、大田、浦城等市縣,在江浙滬皖部分地區亦有產區。閩北主產區在古田縣一帶,飼養黑色番鴨,公鴨運銷本省閩東、閩北各地,作生產“半番”之用。

鴨苗8.5元只,藥費2.5元只,肉料比1:3,公鴨計算4個月長810斤,9X3=27斤飼料X1.85元=50元。養500只番鴨的成本25000元。養殖500只番鴨的純利潤一般有5000-8000元左右。 番鴨...[詳細]
- 21-06-28 / 番鴨 / 閱讀: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