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孵化的方式主有二種:一是天然孵化,二是人工孵化。天然孵化是利用母鴨的就巢性孵化,這種方法只適宜養殖數量較少的家庭養殖戶使用,而且受季節因素制約,不能滿足商品化養鴨的需要。為了大量繁殖,就必須采用人工孵化。其技術要點如下:
選擇種蛋
種蛋品質優良與否,對孵化率和雛鴨的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種蛋應按家禽種蛋要求進行嚴格選擇。
孵化期及條件
番鴨的孵化期約需35天,騾鴨30天,都長于家鴨的28天。番鴨具有蛋大(75-85克)、殼厚(0.43-0.45毫米)、殼膜厚而堅韌(0.1-0.12毫米)和氣孔少(每平方厘米60-76個)及通透性差等特點,所以其受熱和散熱過程較緩慢。同時,蛋黃比例高(3.5%-38.5%),脂肪食量約達17.19%,胚胎釋放熱量較多,如果不及時散熱和供應新鮮空氣則后期死胚蛋增加。
孵化溫度
一般種蛋量大時,可采取分批入孵,以“恒溫”孵化好,因為胚胎代謝熱源可以作為熱源。“恒溫”方案為1-32胚齡37.8℃,33-35胚齡36.5℃-37℃。整批入孵時,應以“變溫”孵化處理,因為同一胚齡,中后期胚胎釋放代謝熱累積,導致溫度升高,必須采取降溫措施處理。“變溫”方案為1-6胚齡38℃-38.2℃,7-24胚齡為37.8℃,25-35胚齡為36.5℃-37℃。
孵化濕度
孵化初期以相對濕度60%-65%為宜,中期在55%-60%為宜,后期以75%-80%為宜。因為初期濕度大可使胚胎受熱均勻,減少蛋中水分蒸發,利于羊水和尿囊液的形成。中期相反,需要排泄羊水、尿囊液及代謝產物,因此,濕度可低些。后期高溫能促使蛋殼的碳酸鈣變為碳酸氫鈣,使蛋殼變脆,利于啄殼出雛。同時,溫度高還可加速胚胎散發體熱,防止脫水或絨毛與殼膜粘連,促使雛鴨順利出殼。
空氣
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必須不斷地進行氣體變換,吸入新鮮空氣,排出二氧化碳。據測定,孵化后期,每晝夜需氧量為初期的110倍以上。孵化室氧氣含量為21%,二氧化碳0.5%時對胚胎發育最有利。二氧化碳上升到0.5%以上時,孵化率開始下降,達到5%時孵化率將降至零。調節空氣必須通風,但通風與溫濕度調節有負相關作用。因此,空氣調控要與溫差等環境條件綜合考慮。
翻蛋
翻蛋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胚胎與殼膜的粘連。粘連的結果是胚胎血液循環受阻,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同時,定時轉動蛋的位置,可以增加胚胎運動,促進胚膜生長,也增加了卵黃囊,尿囊血管與蛋黃、蛋白的接觸面,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水的平衡。一般每晝夜翻蛋次數不少于4次,翻蛋角度應達到110度。
涼蛋
番鴨蛋孵化至第8天,胚胎已開始利用脂肪,蛋溫也隨之升高,至10天可達38℃。因此,一般10天開始噴水涼蛋。涼蛋采用25℃-30℃的溫水,每天2次,每次30分鐘左右,使蛋溫降至32-35℃為宜。這樣可使胚胎過多的生理熱得到及時散發,防止蛋溫過高,保持孵化溫度的穩定。另外可將蛋面上的膠質膜洗去,還能促進蛋殼及蛋殼膜的收縮和擴張,加大蛋殼膜的通透性,促進水分代謝和氣體交換,從而增強胚胎的活力,提高孵化率。
機器孵化法
機器孵化一般都設有自控裝置,具有易于操作管理和孵化量大。孵化效果好等優點。孵化機械有很多品種規格可參照說明書等使用,注意在開機前對孵化機進行運轉檢查、消毒和溫度校對。對經常停電或電壓不穩的地方要有備用電源和穩壓器,以防止自控系統失靈。
傳統孵化法
傳統孵化法包括桶孵法、缸孵法及炕孵法等。其優點是設備簡單、不用電、成本低廉。缺點是靠經驗施溫,不易掌握,勞動強度大。主要程序為前期供溫和保溫,后期攤床,靠胚自溫孵化。目前傳統孵化在養鴨生產中仍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孵化效果的檢查
孵化效果一般是通過照蛋實現,番鴨孵化通常為6-7胚齡時進行頭照15-16胚齡時二照,30-32胚齡時三照(騾鴨一照、二照胚齡比番鴨提前一天,三照提前5天)。頭照需要有“起珠”特征,二照需要有“合攏”特征,三照需要有“閃毛”特征。
怎么飼養番鴨?
1.選地勢平坦、通風向陽的地方建舍。舍四周用竹木桿圍欄,棚舍用磚砌成,每平方米飼養5~6只,運動場同鴨舍面積相同,并設食器、水器和產蛋窩。
2.為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用途鴨的需要,搭配日糧,要注意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玉米等谷類應占日糧的45%~70%;豆餅等蛋白質飼料占15%~25%;青飼料占日糧的20%~38%,還要添加骨粉、食鹽等礦物質微量元素。參考配方:玉米38%、四號粉20%、糠10%、豆餅25%、魚粉3%、貝殼粉2%、骨粉1.5%、食鹽0.5%。水浮蓮、水葫蘆、綠萍、水花生、嫩綠青草等番鴨最喜食。
3.做到每天喂2次,上午8時,下午4~6時;產蛋期喂4~5次;成鴨每只鴨每天喂150~160克飼料,要給足清水供飲用。
4.每天清掃鴨舍,清除糞便,刷洗食器、水器,水、料要新鮮。定期注射鴨瘟疫苗,及時防治軟腳病。
5.種、肉鴨飼養70,-80天體重達3千克左右應出欄。要及時更新換代,不養“長壽鴨”。
番鴨喜水,食性雜,耐粗飼,采食量少,喜食水生植物及嫩綠青草,抗病力強,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很少生病。番鴨瘦肉率為產肉量的82%~85%,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野禽風味,營養價值可與珍珠雞媲美;肥肝重高達500~700克,在國際市場是暢銷貨;鴨絨皮是制裘衣原料;母鴨年產蛋120~150枚,蛋重75~80克,腌制咸蛋鮮美可口;每只鴨產絨100克以上,比本地鴨高1倍,生剝鴨絨皮售價更高。養殖番鴨不僅鴨可以賣到好價錢,鴨絨在市場上也挺走俏,可以獲得雙倍收入。